项目类型:文化类项目 项目名称:中山大学广州校区 化学与材料楼 建筑面积:30,000㎡ 作品主题:探求源本,开拓未来
规划结构:
中山大学东校区的规划结构,校园主轴以北门主入口”中大牌坊”为起点,沿南北向展开,经过中山先生雕像、中轴广场,图书馆,体育馆,至校区南门结束。从珠江引入的”来湖”水系东西跨越中轴线,整个中轴广场纵深450m。图书馆位于中轴核心位置,广场西侧为行政会议中心,东侧为公共教学楼。项目地块位于筱园路东侧,广外东路西侧,北望路南侧。
设计风格解读:
根据科学数据的演算和对校园规划结构的分析、在经过几轮的方案推敲和取舍后,最终方案塑造延续校区整体建筑风格,红、白、灰三色的经典搭配,凹窗凸墙的阴影效果的建筑造型。大气的广场台阶和入口雨棚,开阔的公共广场与架空空间,生态的退级平台与空中连廊,一如既往地表达百年中大的端庄典雅、厚实稳重。建筑风格延续校园整体风格,红、白、灰搭配,端庄典雅,体现百年中大文化底蕴的同时又不失现代感,在此前提下,我们期待有所突破与创新,着力于现代学科特色,让建筑本身成为标牌
绿色生态,节能环保:
在设计中体现生态思想和节能观念,体现学科优势,运用新技术新材料。西立面采用折窗处理避免西晒,南向则采用横向板遮阳。
建筑立面设计分析——元素周期表
六边形平面的120度转角使得相邻立面形成连续的界面,如一副延展的画面,为我们提供了超尺度的展示舞台,我们希望为之注入生命与内涵。本案以元素周期表为主题,将表中一个个元素化为立面窗格,打造富有学科特色的立面形象。在这张形如城堡,横平竖直,还有两个系列横在底部,就像护城河一样的周期表中,每个格子都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,唤起学院师生的思索与共鸣。元素周期表已填制118号,至今尚无中国印记,但我们还有未来。
建筑平面解读——六边形
化学与材料研究均以物质为本,物质的性质决定于分子结构,我们选取了表达分子结构式的六边形为母题,发挥六边形的神奇特性,无缝衔接,无限延伸,生生不息。两个学院自身建筑均采用回字形布局,形成四合院落,考虑到视觉感受及规划条例80米面宽所限,主楼沿南北方向拉开成为两部分,期间以连廊相连。南北两端的塔楼形如英文单词“化学”—Chemistry,和“材料”—Material的“C”和“M”,中间两塔楼形如英文字母“A”,隐示着“and”和“add”,化学和材料,化学加材料,息息相关,共生共荣。
|